第二節 往復活塞式內燃機的基本結構及基本術語 一、基本結構
往復活塞式內燃機的工作腔稱作氣缸,氣缸內表面為圓柱形。在氣缸內作往復運動的活塞通過活塞銷與連桿的一端鉸接,連桿的另一端則與曲軸相連,構成曲柄連桿機構。因此,當活塞在氣缸內作往復運動時,連桿便推動曲軸旋轉,或者相反。同時,工作腔的容積也在不斷的由最小變到最大,再由最大變到最小,如此循環不已。氣缸的頂端用氣缸蓋封閉。在氣缸蓋上裝有進氣門和排氣門,進、排氣門是頭朝下尾朝上倒掛在氣缸頂端的。通過進、排氣門的開閉實現向氣缸內充氣和向氣缸外排氣。進、排氣門的開閉由凸輪軸控制。凸輪軸由曲軸通過齒形帶或齒輪或鏈條驅動。進、排氣門和凸輪軸以及其他一些零件共同組成配氣機構。通常稱這種結構形式的配氣機構為頂置氣門配氣機構。現代汽車內燃機無一例外地都采用頂置氣門配氣機構。構成氣缸的零件稱作氣缸體,支承曲軸的零件稱作曲軸箱,氣缸體與曲軸箱的連鑄體稱作機體。 二、基本術語 1. 工作循環 活塞式內燃機的工作循環是由進氣、壓縮、作功和排氣等四個工作過程組成的封閉過程。周而復始地進行這些過程,內燃機才能持續地作功。 2.上、下止點 活塞頂離曲軸回轉中心最遠處為上止點;活塞頂離曲軸回轉中心最近處為下止點。在上、下止點處,活塞的運動速度為零。 3.活塞行程 上、下止點間的距離 S 稱為活塞行程。曲軸的回轉半徑 R 稱為曲柄半徑。顯然,曲軸每回轉一周,活塞移動兩個活塞行程。對于氣缸中心線通過曲軸回轉中心的內燃機,其 S=2R 。 4.氣缸工作容積 上、下止點間所包容的氣缸容積稱為氣缸工作容積。 5.內燃機排量 內燃機所有氣缸工作容積的總和稱為內燃機排量。 6.燃燒室容積 活塞位于上止點時,活塞頂面以上氣缸蓋底面以下所形成的空間稱為燃燒室,其容積稱為燃燒室容積,也叫壓縮容積。 7.氣缸總容積 氣缸工作容積與燃燒室容積之和為氣缸總容積。 8.壓縮比 氣缸總容積與燃燒室容積之比稱為壓縮比 e 。 壓縮比的大小表示活塞由下止點運動到上止點時,氣缸內的氣體被壓縮的程度。壓縮比越大,壓縮終了時氣缸內的氣體壓力和溫度就越高。 9.工況 內燃機在某一時刻的運行狀況簡稱工況,以該時刻內燃機輸出的有效功率和曲軸轉速表示。曲軸轉速即為內燃機轉速。 10.負荷率 內燃機在某一轉速下發出的有效功率與相同轉速下所能發出的最大有效功率的比值稱為負荷率,以百分數表示。負荷率通常簡稱負荷。 |